走进四川省红原县邛溪镇热坤村,一望无垠的草原上,黄河支流白河从这里淌过。河岸边,投资1500万元的“君兰云上乡村度假酒店红原店第一期”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程,这是永嘉县援建红原的“永红小镇”子项目之一。近日,记者跟随“重走红军路 携手奔小康”--2020永嘉·红原心连心活动,走进“永红小镇”,深入探访永嘉县与红原县东西部协作的成果。
“永红小镇”,薪火共传两地红军精神
在“草原书屋”,2000多册爱心图书摆上了书架,满足牧民求知的欲望;在永嘉爱心草场,400亩燕麦牧草引来了收割,解决了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缺少过冬牧草的难题;在“鞋服爱心驿站”,首批捐赠的 50万元的鞋服,已脱贫贫困户可免费选取……“永红小镇”是一个以红军精神为主题的小镇,也是今年永嘉县对口帮扶工作中的重要援建项目,主要包含8个子项目,涵盖文旅酒店、制造业车间、文化产业等多个方面,是根据红原县特色资源“量身订制”的产业项目样本。
一个是红十三军革命根据地,一个是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。永嘉与红原,两片相隔2400公里的红色土地自2017年结对以来紧紧相连,通过两年多对口帮扶结下的深厚友谊,相继推出“永红小镇”、牧旅结合乡村振兴样板村、隐丛野奢酒店、旅游合作工会疗休养、红原—永嘉合作音乐季等一系列合作项目,在红色草原上留下永嘉援助的印记。
红原县是川西北高原高寒纯牧业县,畜牧业是当地的主导产业和牧民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。自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,永嘉县立足牧区资源优势,依托当地合作总社,探索建立了“合作社+扶贫车间+贫困户”“龙头企业+基地+贫困户”等模式,走出了一条产业帮扶的“造血”脱贫致富路。其中,“永红小镇”,总投资达4800万元,预计为红原县每年带来经济效益2000万元,带动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236户889人实现增收。
注重扶志,从“要我脱贫”到“我要脱贫”
“在这里,就是落地窗前,要装一个大浴缸,可以毫无顾忌地在水和泡泡中放松,就像我们在永嘉做的。”在君兰文旅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启鹤告诉记者,他希望把乡村度假跟草原度假相融合,引进成熟的消费理念,把酒店项目做成一个标杆。
热坤村,距红原县城5公里,有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69户。“酒店选址放在热坤村,正是考虑到热坤村是一个贫困村,希望酒店的落地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。”朱启鹤介绍,“君兰云上乡村度假酒店红原店”项目一期占地30余亩,投资1500万元,一方面,用工上长期聘用热坤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员,破解当地的就业难题。另一方面,以“租金+分红”模式,探索长效收益机制。酒店建成后资产将归村集体所有。
酒店项目还“分离”出餐饮业务,以“牧家乐”“藏家乐”的方式扶持牧民创业,由君兰酒店公司统一培训。“我们是希望让每一个牧民参与进来,不只是提供餐饮服务,还有一些马术、手工艺等民俗文化表演。”朱启鹤表示,酒店做的是度假产品,剩余的其他的配套产业将引导牧民参与进来。
强调扶智,从“要我脱贫”到“我能脱贫”
在红原县邛溪镇二龙场爱心草场,只见成片的燕麦人工草地郁郁葱葱,近半人高,长势喜人,爱心草场负责人拖美和几个村民正忙着跟在收割机后翻草。该项目由永嘉国投投资30万元实施,可为邛溪镇2020年235户895人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增收约1225元,每人增收约为321元。根据要求,草场根据实际需要聘用和培训贫困人员进行耕耙、播种、收贮、运输、加工、打捆等工作。
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。整体素质和能力偏低,是贫困群众不能有效摆脱贫困的重要原因。要如期实现脱贫目标,需加在扶智上下功夫,使贫困户不仅有脱贫的意愿,而且有脱贫的能力。扶智就是扶知识、扶技术、扶思路,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。
“牦牛皮再加工扶贫车间”是“永红小镇”子项目。收购低价牦牛皮,培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改良的环保工艺,制作成牦牛皮家居手工艺品,由君兰酒店公司回收,销售所得款全部用于补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员。一张牦牛皮从20元可以涨到2000元。不仅在就业上吸纳当地人口,制作、销售产品所得的利益均返还给当地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,充分嫁接、盘活两地的人力资源和经营优势。
目前,君兰旗下的民宿酒店已经用上了这些牦牛皮装饰。技能培训是帮助贫困群众脱贫直接而有效的办法,为了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能学得一技之长,增强经营创收能力。君兰酒店公司在开展培训前进行调研,充分了解当地贫困群众所思所盼、所需所求,要本着“需要什么,缺什么,补什么”的原则,根据牧民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、量体裁衣。
“永红小镇”项目只是永嘉对口帮扶的一个缩影。幸福美好的生活不会从天而降,脱贫致富终归是要靠贫困群众用双手创造。“扶贫先扶志”,“扶贫必扶智”。 “志智双扶”也不可能一蹴而就, 永嘉将发扬钉钉子精神,以更大的决心、更精准的措施,与红原一道谱写出小康生活的崭新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