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贯彻落实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工作要求,实施好政府数字化转型重大示范项目,今年五月份以来,我县各大公立医院陆续推出“两卡融合、一网通办”的电子健康医保卡,取代医院自发的实体就诊卡,有效破解医疗机构“多卡并存、互不通用”的问题,实现医疗费用移动结算和“医后付”,同时进一步缩短了患者挂号、取药、付费等环节反复排队时间,让群众看病就医真正“少跑”“近跑”“不跑”。
9月23日下午,记者来到县人民医院,在就诊大厅,有不少市民排队申办电子就诊卡。医护人员告诉记者,首先下载“浙里办”APP;注册或登录个人用户账户;进入“我的”,点击头像,完成高级实名认证;点击首页“证件夹”中的“健康医保卡”进行关联;完成实名实卡认证,设置线上密码后,领卡即可完成,点击“开通缴费结算”就能实现便捷就医。
记者获悉,电子健康医保卡是由电子健康卡和电子社保(医保)卡两卡融合生成的,在保持两个系统后台独立的基础上,通过两卡互绑互认、关联注册、兼容使用、实现用户体验的“一卡效果”。市民凭借电子健康医保卡就医,就能实现预约、分诊、就诊、检查检验、取药、医疗费用结算和个人电子健康档案、影像云等服务的“一网通办”。简单说,有了电子健康医保卡,就医时再也不用带就诊卡、市民卡、银行卡以及病历本了。
电子健康医保卡又是如何实现缴费结算呢?市民在领取电子健康医保卡后将会自动关联市民卡账户,就诊后只需在诊间的扫码墩上扫一扫电子健康医保卡的二维码,医保支付部分就会自动结算,剩余的自费部分,如果市民卡历年账户上有余额的,优先从该余额里扣除,没有余额的,则根据支付宝里设定的扣费方式进行扣除。
“现在真的可以只带手机就能看病了。大家都已经习惯出门不带钱包、不带现金,更何况各种卡。有一次临时要去趟医院,结果没带就诊卡也没带身份证,特别尴尬。现在有了这张手机上的健康医保卡,可以不用办理就诊卡或随身带着社保卡,真是太方便了。”市民刘先生打开手机上浙里办APP里的“健康医保卡”让医生扫了一下自己的二维码,在手机上操作了几步,就完成了此次就诊费用的结算。
记者了解到,我县电子健康医保卡将在今年12月前逐渐替代实体卡。目前,我县人民医院、中医院以及各大社区医院均可使用电子健康医保卡,门诊患者可以使用健康医保卡可以进行预约挂号、检验检查报告查询、医保结算、移动付费、排队叫号、医保查询等服务,未来还将加入规划免疫、妇幼保健、献血用血等服务,真正实现一只手机就能看病就诊。